"阿拉伯之春"是过去这五个半月来对中东自身的骚乱,一个突然被广泛使用的说法;谷歌显示620万次提及此名对比66万次的"阿拉伯叛乱"以及只有5万7千次的"阿拉伯剧变。"但我从未使用过这一名称,有三点原因:
1 –季节上来说不太确切。骚乱起始于突尼斯的2010年12月17日,已是秋末之时了,主要的事件是在冬季发生的—本·阿里于1月14日辞职,穆巴拉克于2月11日辞职,也门的骚乱开始于1月15日,叙利亚的是在1月26日,巴林岛和伊朗的是在2月14日,利比亚则是2月15日。春天几乎结束了然而在过去的两个多月里也没发生什么—一切照旧。所以,更确切地说,应该叫做"阿拉伯之冬"(8万8千次被提及)。
2 –该名称对其结果有种满目乐观主义的暗示。然而我发现在解放广场和其他的地方产生了一种具建设性的新气象,并会重视它长期发展的可能性,短期的影响的确是贫穷和成千上万的死亡,并且也不能低估伊斯兰主义者突破的可能性。
3 –2011年在伊朗的示威游行并没有达到2009年的效果,但的确在二月底发生了,并存在着点燃革新之火的潜力—在这种情况下,他们的重要性是要超过这个区域发生的其他事情的。尽管其说阿拉伯语的人民很少,但忽略伊朗是个错误。
所以,对我来说,没有"阿拉伯之春"这一说。(更不用说,这一称呼让我分心地想到沙漠绿洲。)我更喜欢一个中立确切的词条像"中东剧变"( 8万7千次被提及).(2011年5月31日)
阿拉伯之春 |
2012年5月26日更新:最后,终于有人和我一同反对这一愚蠢的称呼了;特拉维夫大学的亚瑟·萨斯发表了"'阿拉伯之春':缘于用词不当,"一文,他把这一词条错误的期望与爱德华·赛义德的"东方通"理论结合了起来。